曾海文 | 墨: 伦敦

2020年3月7日 - 5月11日

西方“抽象”概念与东方美学

造型、构图和色彩是所有绘画语言中的共同追求,但唯独中国绘画却对“笔墨”有着的特殊要求。“笔”和“墨”作为中国 水墨绘画最基本的语言,是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审美体现。其本质是强调精神的表达,讲究形式感却不拘泥于此, 以形写神是中国水墨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家不断追求的艺术境界。

 

道家的影响 

曾海文从小跟随祖父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和道家文化,童年的耳濡目染对其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他在巴黎大茅舍学 院最初接受的是具象绘画的训练,从具象油画到抽象表现主义,在不断地尝试和学习后最终回归到最具有东方精神 的水墨画上。与宇宙和谐相处的道家理念被曾海文融入进作品之中,他将自己的创作定义为“超越意识与自然力量相 呼应的世界,并通过绘画使其物质化”。他的笔触与色彩是一种能量的体现:灵动的、自发的和自然的,把水墨的氤 氲中那种恍惚又迷离的状态以及无拘无束的质朴、天真和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力图脱离具象与抽象的束缚,摆 脱事物本相与意识世界,探索自身的潜意识。以一种神秘并且原始的方式来看待自然、世界甚至宇宙,为中国现代 水墨画发展史留下了独特的一笔。

作为二战后定居巴黎的中国画家群体中的一员,曾海文、赵无极和朱德群被公认为是最早将西方艺术的“抽象”概念 与东方艺术的美学相结合的先驱。在此之前的水墨大多数是以具象为主。特殊的时代背景烙印在了曾海文的创作之 中,跨越两种文化去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幻化于水墨之下,成功地让水墨画成为抽象世界中一股强劲的力量

 

关于艺术家

曾海文原名曾天福,1927 年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91 年在法国巴黎逝世。十岁便随家人搬迁西贡直到 1948 年 远赴法国学习医科。到达法国后,曾海文很快便弃医从艺,进入大茅舍艺术学院进修学习,随后就读于意大利罗马 东方学院与法国高等美术学院。自 1955 年于巴黎 Voyelles 画廊举办首个个展后,曾海文曾在众多国内外机构举办 展览,其中包括法国卢浮宫、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兰斯美术博物馆、法国蓬图瓦斯美术馆、法国吉美国立亚 洲艺术博物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芝加哥艺术学院和香港 M+ 美术馆等。同 时曾海文还有丰富的美术馆和基金收藏记录:法国尼斯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巴黎现代美术馆、法国蓬图瓦斯美术 馆、法国赛尔尼奇博物馆、法国尼斯市博物馆管理部基金会、法国坎贝尔艺术博物馆、法国维特埃艺术博物馆、美国梅尼尔基金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