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延续了胡顺香以绘画作品梳理文本逻辑的创作方式。她将阿尔贝·加缪文学语言中混乱的抽离感揉碎、摊开在画布上,并以此为线索,构建出萦绕在此次展览作品间一以贯之的叙事节奏。
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创作方式,胡顺香的绘画作品常常兼具文学作品的特质,通过将想象中的画面具像化,形成一段带有延展性的故事场景。我们也许难以捕捉加缪笔下关于“局外人”这种生命状态的晦涩隐喻,但却能在胡顺香作品展现出的失明症般的拘束感、夸张耸立的高颅顶、和萨德式(Sadism)的人物形象里,窥见带有荒诞意味的蛛丝马迹。这种舞台剧式的表现方式与胡顺香古典主义的绘画技法相得益彰,并通过带有灰粉调和透气感的颜料创造模糊的动态感,呈现出一种“去身份化”的最终效果。
“生存的无奈,在于精神往往和肉体分裂,人和社会的背离,生之无限渴望和死亡无限逼近的矛盾,于是生存有时候就很荒诞。”(《局外人》,馨文译,中国华侨出版社)[1]
贯穿小说《局外人》的“荒谬感”(Absurd)被作者塑造为一种人与世界的分离。主角默尔索在小说设定的“非理性”社会中,被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判定成一个冷漠的「旁观者」。这种极具讽刺意味且反传统的叙事方式从一句“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开始就带给人极大的冲击和震撼。
虽然文学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表达语言,但我们却能够在胡顺香的作品中找到迫切运用绘画与文学作品交谈的渴望,和一种试图建立跨媒介对话的可能性。例如在《失明症》中,胡顺香尝试探讨一种非正常状态下的生命状态。而在展览同名作品《局外人》中,她聚焦对自己生命本体的追寻,探索与加缪观点相似的存在主义辩题。她敏锐地观察着发生的一切,既作为“局外人”,观察自己和别人在社会规训中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作为“亲临者”,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蓝本,亲身体验绘画与文学作品间的互文关系。
在小说中,主角将命运的不可抗力称为一种“无情的机制”,它既不可见又难以察觉。胡顺香选择将尖锐的文字融入绘画温和的表述,引领我们自发地觉察、思考。也许我们也可以跳出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众的距离,遵照本性,做一个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胡顺香1988年出生于山东,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成都。胡顺香于2019年获得ARTCLOUD 2019中国SAP艺术大奖,并参与北京长城公社N.A.I.C PROJECT x ARTDEPOT 第二季青年艺术家驻地项目。她的作品曾在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出,并受邀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