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展览主题,“薄荷”与“焦糖”分别取自梅萨克作品的名称,并恰切地传递了我们在直面梅萨克作品时的第一感受。“薄荷”和“焦糖”是两种不同的食物,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身体感知:薄荷清爽,并转瞬即逝;焦糖苦口,且色深性粘。然而,这不仅是一种基于观看的体验,事实上,其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原本就渗透在艺术家的(反)波普图像术及其美学政治实践中.
伊万·梅萨克的绘画一直被归为波普艺术的范畴,但不同于美国波普的是,他并不满足于艺术如何表征和传播流行符号,并以此进入大众文化系统,进而构成一种社会行动。对于梅萨克来说,他的实践无法无视激烈的政治冲突和社会变革——如上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及法国内乱等,而只是将艺术视为一种商品。或者说,对他而言,艺术进入流通系统尚不足以构成一种行动,真正的行动还在于画面叙事和表征的力量。这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叙事具象”(Figuration Narrative)运动与美国波普的本质区别。
从一开始,“叙事具象”就是一场政治性的艺术运动。作为这场运动中最年轻的成员,伊万·梅萨克的作品备受当时著名批评家尚·路易·普拉岱尔(Jean-Louis Pradel)和约塞·皮埃尔(Jose Pierre)等人的高度赞赏。在1969年关注绘画创作之前,梅萨克主攻哲学研究,知识结构宽泛而完整。作为视觉艺术家的同时,他也是一名作家,曾出版多部著作。
除了政治图像以外,文学和希腊神话是梅萨克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此次展览中将展出的诸多作品便是来自于古典神话的改编,并以波普图像的形态呈现在铝塑板之上。粗旷的外描线、艳丽的色彩和模版印刷的质感都让他的作品和波普艺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画面并没有因此彻底分离母题与意义,而将其作为一个大众传播的符号媒介,艺术家看重的依然是作为母题的神话和文学叙事。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这一切都是为了焦糖》(2018)、《薄荷与覆盆子》(2018)、《一天的颜色》(2018)中的时尚女性形象,视为希腊神话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美惠三女神”的化身和变体。或许,梅萨克更加关心的是,在这样一个“薄荷”式的媒体时代,作为“焦糖”的神话和历史又该如何自处?
关于艺术家
伊万·梅萨克 (Ivan Messac)于1948年出生于法国卡昂,现工作生活于桑斯和巴黎。他在绘画及雕塑上的造诣全部来源于自学,1969年,伊万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成为Salon de la Jeune Peinture委员会的成员。伊万·梅萨克的作品曾在世界多个重要的机构和画廊中展出和收藏,其中包括法国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桑斯博物馆、Quai Branly博物馆,特鲁瓦当代艺术中心,Bruxelles皇家艺术中心和瑟堡艺术学院等。
关于策展人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艺术史、艺术批评与理论的研究、教学与实践。2015年起兼任“剩余空间”艺术总监,同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以及第六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